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4的文章

懷孕期間類固醇藥物的影響

使用類固醇治療異位性皮膚炎中的過程中,可以說類固醇是面臨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兩難;其因不外乎就是類固醇是目前已知臨床上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然而,另一方面是它又有令人望之生怯的嚴重副作用。所以,在考量效果、價格、長期使用的安全性等因素後,國內的臨床醫師在兩害取其輕的情況下不得不採取間歇性使用類固醇藥膏來抑制局部發炎反應,以達到預期的目標,且被認定為目前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標準治療。   一般所週知的類固醇藥物多半指的是含有醣化皮質類固醇 (glucocorticoid) 成分,臨床上著重於它具有減緩免疫發炎反應、調節蛋白質、脂肪及醣類代謝、維持血壓及心臟功能等作用。   一般長期服用或不適當使用類固醇藥物所引發的不良反應包括眼睛的白內障、青光眼,高血糖,高血壓,鈣質流失,月經失調,感染風險增加,賀爾蒙及內分泌系統失調,皮膚變薄,容易瘀傷和傷口較難癒合等。   懷孕時可不可以擦類固醇藥膏? 2020 年的一篇針對南韓國人的研究證實,長期使用醣化皮質類固醇 (glucocorticoid) 會提高致癌的風險 (https://aacrjournals.org/cancerpreventionresearch/article/13/12/1017/47287/Long-Term-Glucocorticoid-Use-and-Cancer-Risk-A) 。 2022 年一篇針對皮質類固醇( corticosteroid )對新生兒的研究發現,在胎兒 37 週前 有早產可能性的婦女,雖然在懷孕期間接受一次皮質類固醇的療程後,有助於胎兒肺部發育並改善存活率,然而,在皮質類固醇療程後七天以上出生的早產兒,仍有呼吸困難和肺部疾病的風險( https://www.cochrane.org/zh-hant/CD003935/PREG_you-zao-chan-feng-xian-de-fu-nu-zai-chan-qian-shi-yong-duo-ci-lei-gu-chun-de-liao-cheng-yi-gai-shan )。   懷孕的媽媽接受了類固醇治療後, 2022 年的一篇研究指出,胎兒出生後出現有心理發展問題及神經問題(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9

看透中藥會導致洗腎的機制

資料顯示台灣地區的洗腎率全球第一,其臨床意義表示腎病盛行率已高達 12% ,亦即 8 人就有 1 人罹患慢性腎臟病。   無可否認地,一個疾病的發生絕非一朝一夕!因為,疾病的發生不過就是代表著臨界值到了。   百年來,大部分的人都以西藥為主,到了無法可想時才會想到求助中醫。無可否認地,在經過西藥治療無效後的身體必然毀壞殆盡,癌症的治療就是非常明確的例子!   除了身體被西藥摧殘之外,必較令人擔心的現象就是青草藥。   整體而言,青草藥大部分都是屬於「涼性」。何謂「涼性」?簡單地講,凡是某種食物或者是青草服用之後產生了嘔吐、痙攣、抽筋及腹瀉等現象時,那麼這一項食物或者是青草即為「涼性」。但是,為什麼青草藥會常被西醫評論為洗腎的原兇呢?   常見的鉀、鈣、鈉、磷和鎂等礦物質都是構成可調控人體各項諸如心跳、肌肉收縮等機能之電解質主要成分。然而,當有嘔吐時,體內就會缺鉀;腹瀉了,那麼就會缺鈉而造成電解質失衡。換句話說,腹瀉時,會因為腎臟濃縮功能減退,尿量不能相應的減少,故容易發生嚴重脫水從而出現酸中毒、高血鉀症等情況使得腎臟功能惡化。   整體而言,臨床上由於青草藥基本上很難配得上中醫的五行理論,因此必須配合其他中藥的使用以達到性味之平衡外,亦能減輕毒性!   例如,五爪金英具有利尿解熱、清肝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及抗黑色素癌細胞、皮膚癌作用,但亦有研究指出,長期使用五爪金英,反而會讓肝細胞受損而產生肝硬化的現象( https://kmweb.moa.gov.tw/subject/subject.php?id=37338 )。臨床上,可以配合柴胡、白朮以削減寒性。  

慎用退燒藥

從最簡單的一般感冒、流感感染、到病毒性腸胃炎、急性腸胃炎、甚至嚴重的細菌感染,發燒是一種警訊的症狀,也是身體對抗外來感染所產生的現象。   小兒常用的塞劑退燒藥物 Voren supp 、「安賜百寧」、「阿斯比靈」等均屬於非類固醇退燒藥( NSAID )。無庸置疑地、對於一般人而言,總是認為非類固醇退燒藥( NSAID )比較安全,副作用會比較少一點。然而, 2021 年的一篇研究指出,非類固醇退燒藥會引起腸胃道傷害、影響腎功能、降低心血管功能,並且有可能造成體溫調節低下進而升高體溫等副作用(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829260/ )。   就中醫的理論而言,外邪入侵人體後,如果出現了發熱的狀況時,那就表示身體抵抗邪氣侵襲,適應生活環境,以及維持正常生理活動能力的「正氣」與外感致病的「邪氣」進行抗爭而產生的「正邪相爭」現象。抗掙過程中出現了「惡寒」時,表示「正不勝邪」;反之,「發熱」則是正氣抗邪外出體外。   黃帝內經素問卷的刺法論篇指出一個人如果「正氣存內」的話,,那麼在「邪不可干」的情況下,身體就不會生病。緃使生病了,在「正氣」尚足情況下,病邪也能在最短的時間被驅逐體外。   一般的父母一見到小孩發燒就大驚小怪地一直在退燒,殊不知,亂用退燒藥的結果除了會讓醫者無法掌握真正的病因之外,也會降低其本身的「正氣」。長期而言,這是一個讓小孩陷入萬劫不復、得不償失的作法!   如欲深入了解如何應對幼兒發燒,請參考 2023 、 8 、 4 的 對正邪相爭應有之觀念 及 2024 、 6 、 6 的 發燒的簡易穴位療法 等二篇文章,必然讓身為父母的你(妳)更有信心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