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7的文章

胃不和,則臥不安

日前某國際知名期刊中的一項研究顯示,人體腸道內的菌種相與人類的生理時鐘息息相關。 生理時鐘在中醫的看法裡就是時辰流氣的表現。 當生理時鐘能夠正常運作時,那麼腸胃道裡的菌種生態也就能夠維持在一個上天造人時所預設的正常平衡狀態。反之,一旦當體內的菌相則會因為作息不規律或者是外來病因影響而失去平衡時,導致壞菌異常地增生,進而嚴重地破壞腸道健康。 事實上,腸胃道內約有二百多種的好菌及壞菌共存。但是,一旦腸道內的壞菌叢生導致菌種比例失衡時,大小毛病就會纏上身。 因為腸內的神經會和大腦一起分工合作在運作人體之消化、吸收的內分泌等生 理作用,管理人體的生理代謝,所以,西醫所謂的之「腸道素」也就有第二個大腦之稱。以中醫的角度而言,「腸道素」就是屬於物質層次的「陰」,亦即指大腸及小腸內的「津液」。因此,腸胃道一旦發生了問題,那簡直就可以說是麻煩中的麻煩。試想一下,當你的腸胃異常,中醫所謂之「陽」,亦即臟腑之功能也會出現異常的情況下,那麼人會有食慾?好,就算有食慾,消化會正常?不會有脹氣的問題?再來就是吸收不正常,養分就根本沒有辦法被使用,最後,內分泌就全部都亂了套!此時,就會出現屬於物質層次的「陰」面臨了不足的窘境。 便秘、腸躁、月經不順等等症狀,一項一項地通通跟著來,惡性循環情況下會讓你睡得更不安穩,不由自主地落入恐慌,最後導致身、心、靈全部失陷。 中醫與西醫能夠對話嗎?當然可以!在經絡系統中的任脈上有一個佔著舉足輕重的穴位:「關元」,這是一個相當地重要而且能夠立即讓重視養生保健的人了解中醫與西醫共通之處的穴位。不了解這個穴位重要性的人,也就是透露出對中醫在養生保健上的了解程度不足。 那麼,如何有效地改善? 期待你(妳)的留言!

中醫與佛教對談

佛教從漢朝開始,自印度傳到中華民族的社會迄今,處處可見佛理可謂是深入於人間,且日趨興盛。同樣地,在滿清時代之八國聯軍之後,西醫雖然在中醫起源地的國度內一度取得人們的信任,但是,在人們因為保健,或者是畏於藥物所帶來之副作用的考慮下,中醫也逐漸地在拒絕藥害之意識抬頭的環境中再度獲得病家的喜愛。畢竟,西醫基本上就是症狀控制,而中醫則以調理根本見長。 無可諱言地,人一生的思想不外乎就是在生和死之間在迴盪! 一直以來,中醫就是將人體視為是一個小宇宙,隨時隨地在與地球這一個大宇宙相互影響。 華嚴經提出了虛空法界一切諸法是為佛法的內在基礎,而這也就是學佛之人應該體認到的根本,亦即所論之「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佛法在教導人們,一旦人不能夠順勢大自然,疾病即生;此時,這是屬於生理功能異常的表現,也就是生理與大自然的抗爭結果表現。 佛教中的醫經將「喜、怒、哀、樂、愛、惡、欲」等列為七情;相對於中醫的理論而言,中醫則是將「喜、怒、憂、思、悲、恐、驚」歸納為內傷七情,與屬於外在病因之「寒、暑、燥、熱、濕、風」等六淫視為病因。 「相由心生」告誡世人,一個人的內在心理層次的想法,是可以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完全展現在外,亦即中醫所謂之「有諸內則形於外」。 事實上,心理與生理是可以相互影響的。例如一個情緒不佳的人,那麼他表現在食慾上的結果就會出現有「厭食症」及「大吃大喝」二種的病態型式。這種心理與生理交互影響的最經典例子就是大多數的人都飽受折磨的失眠,睡不好或者是睡眠品質不佳。諸如這一類的健康問題在臨床上發現,大多數都是心理影響生理的比例上較多。至於中、老年人因為內分泌不足的「陰虛」而導致自律神經失調之「陽亢」的人數更是日趨上升! 思考一些在現實之當下情境中根本不存在、不可能會發生、或者是即使已經發生但卻無力去挽回的事情等等均是屬於佛教所謂的「妄想」。 事實上,中醫之所以會認為七情是生病的主因,乃是因為七情為五臟之主;因此就病理角度而論,就會產生譬如過喜和過恐會對心產生危害,怒則傷肝,肺會傷於憂,過度思慮則脾會受到害,驚和悲則會對腎有所危害等無可避免之情況。 佛教界行醫濟世的高僧亦多有人。歷代寺廟中,眾人所知的武當及少林就是以治病去疾而聞名的明證;此外,浙江的竹林寺亦同樣因善治婦科疾病,且以竹林女科證治一書而在婦科領域

中醫治療膚斑

肝斑讓妳很沒有信心嗎?雀斑令妳苦不堪言嗎?臉部黑黑心哭泣! 秉持以往的専業及經驗,這次「白雪公主」換妳當的機會來了! 「細皮嫩肉特戰班」每月開新班,每週三晚上7-9點上課,總時數8小時,學習費用4,300元。 註冊參加本課程者,可享終身健康咨詢! 不想受到傷害而造成終生遺憾,請千萬不要錯過這次的機會!Email: ty438876@gmail.com

蠢蛋才忍痛

在中國歷史上,以忍痛出名留史的大概非三國時代之關羽莫屬!回想一下當時的背景,即使有華陀的金沸散,也就是當代的麻醉藥可以使用,但是關兄卻拒絕醫生的好意,堅持忍痛刮骨取箭。 事實證明,關大哥的這一舉動確是明智! 歷史上沒有明確地記載在關兄手臂的箭到底是射入到什麼樣的程度,因此依他術後幾天就能再上戰場判斷,當時的深度應該是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如果他當時使用麻醉藥,那麼就不可能復原的那麼快。 無庸置疑地,疼痛這一個問題數千年來一直是個常見,但卻又是一個很難處理的問題。因為,從神經的功能發生異常,到器官有了實質性的病變都會造成疼痛的現象。 談到疼痛,「不通則痛」是一句許多人都耳熟能詳的名言。這一句名言所討論的是中醫理論裡所論述的「實證」。相對於這一句話的是「不榮則痛」,也就是當體內的物質不足時,空虛時所引起的「虛證」疼痛。 我們必須承認,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體內都有慢性發炎的現象。程度如果嚴重一點的話,就會有如發燒、嘔吐,甚至於是紅腫等症狀;假使是在免疫系統可以有效控制的情況下,那麼就會感到身體某一部分悶悶不順暢,但卻又無經由西醫的檢查發現明確的部位。 換句話說,虛證疼痛對中醫而言也是一大挑戰!因為,當是「陰虛」所造成的疼痛的話,依個人的臨床發現,至少需要3個月的時間才能見效。何故?因為, 中醫所謂的「陰」指的是體內的諸如口水、鼻黏膜的黏液、組織液等等,當然也包括了血液在內。這些物質完完全全是必須要在臟腑之功能正常,也就「陽」和「氣」都沒有問題的時候才能將吃下去的食物經過消化之後,吸收功能正常才能轉化成營養來滋補臟腑、骨頭、或者是肌肉、肌腱等軟組織。 應不應該忍痛?大哉問矣 … 臨床上就發生過有的人因為展英雄,不施打麻醉藥而發生休克的情形。疼痛在某一個程度上而言是會威脅到生命的;但也不應該為了止痛而服用止痛藥造成其他的副作用!或者是「先腎」的憾事!?

講清楚說明白老年人頭暈

黃帝內經的素問經部分中的上古天真論篇對於飲食作息與健康的關連提出以下的見解: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這段經文換成現代的話來講,也就是告誡世人要作息簡單,對於飲食如果沒有節制的,也就是時下一般的年輕人對於飲食及作息所採取之「 只要我喜歡 , 有什麼不可以」 的態度的話,那麼,長期之後體內必然會出現肝脾不和之現象。當肝木克脾土的狀況一旦持續,時日一久,那麼無疑地脾虛胃弱的情況必然會導致清陽不升,使得津夜分泌不足。最終,陰陽不調而造成危及生命的境地。 理性思考一下,即使歷史上相傳彭祖活了八百年,但他也難逃一死。這一個事實說明,緃使我們一直著重在養生保健,但其實也僅僅能做到延緩老化的速率了! 因此, 內經 提醒世人,一生當中不同的年齡時,身體是會產生如「五八( 40 歲)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 48 歲)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七八( 56 歲)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 64 歲)則齒髮去」的生理變化。 是故老年人 因為: 肝氣衰 、腎臟衰(氣及陰),所以消化差,以致於欠缺營養成分的生成來做為各臟腑的本錢。日久,想當然爾地則血不生、氣不足。 事實上,氣滯血瘀對於人體而言是一大傷害。人體的津液存在價值在於能夠潤濕吸入的空氣以及潤滑氣管,並藉此達到能夠抓住侵入呼吸道的病菌、灰塵和異物等外來物,並透過咳嗽的作用來清除體內新陳代謝後之如痰等污穢廢物排出體外體的目的。 中醫理論中的「痰」較西醫所謂的「痰」的範圍來得還廣泛。而這也就是一般的民眾對於中醫不了解的地方,進而誤解中醫的治療效果。 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是有其存在的必要!然而,一旦超過了身體所需,那麼無疑地就會變質,成為健康的殺手。從中醫的角度而言,這二項東西就是中醫所謂的廣義的「痰」。為什麼會稱這二種東西是「痰」?道理就在於二種物質會造成血管內的血及水變成黏稠,並進而使得血管產生質變。是故,「氣滯血瘀」的現象也就油然而生。而這也就是可以解釋,為什麼那些死於心肌梗塞的人都有這二種物質超標的現象。 既然中醫所謂的廣義的「痰」會嚴重地影響氣及血,那麼,應該如何保養才能使得氣也足,血亦飽的境界?

這樣喝水保健康

中醫的理論中一直將人的身體視為是一個小宇宙,而隨時與地球這一個大宇宙在進行交互作用。 更更更厲害的是,在古代那一個沒有衛星等科技的年代裡,中醫就以陰陽來說明現代科學所驗證之人體有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事實,以及由正負電子所構成的電解質等等。 在我們生活的這一個地球,有七成是海洋;而現代醫學也證實人體的組成成分中也有七成是水。 你看看,中醫多厲害!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一些社群媒體就一直流傳者一個人每天要喝 2000CC 水的訊息。事實上,我們不否認水的重要性,畢竟,水是讓新陳代謝維持正常運作的重要介質。尤其是對於肝臟的解毒功能也好,或者是胃的消化過程在在都佔著一定的地位。 但是如何有效地喝? 一個健康狀態正常的人當然要多喝水,然而,喝的水卻是要喝「溫開水」。日常生活上,一般人大都是喝室溫的水,但這是不夠的。現代醫學的研究證實為人能讓所喝下去的水能夠達到最高的吸收效果,所以溫度要維持在 22 ~ 25 度之間。然而,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六年級之後的人在很大的程度上幾乎是每天冰飲不離手。或許,這就是為什麼現代社會中人過敏及癌症人數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黃帝內經之靈樞經在邪氣臟腑病形篇中就說過“形寒飲冷則傷肺”這一句話來告誡世人,寒是致病原因之一。 因為,肺臟一旦因為陰寒在體內累積一定程度時,就會導致陽氣出現了不足的狀態時,而肺氣也就會因而鬱結而不宣。也就是說,常喝冰飲的人,一般都可以在他們的身上看到有氣沒力的情形,臉色蒼白,一直在打哈欠,常感冒,以及皮膚疾病。 對於有腎臟疾病的人而言,喝水的量更應該嚴格控制。在五行理論中,肺屬金,為屬於水之腎臟之母。當肺母發生病變時,就會連累到身為金之子的腎臟。當肺未能有效保持一定生理功能而發生病變時,就會傷到腎,漸致腎陽虛衰,而出現水腫、脹滿、肢厥、泄瀉、脈沉無力等症狀。 中醫理論明白地指出,腎主二陰,也就是大、小便。因此,一個有腎臟疾病的人更要小心地喝水,以免造成二度傷害,甚至於一命歸西。畢竟,瞬間大量地喝水是會影響到體內的電解質,造成陰陽的失衡,並進而導致出現了「水中毒」的現象。 那麼,如何健康地喝水? 首先,當然就是要喝「溫開水」。美國人的飲食文化中基本上是沒有熱湯,而常以冰開水或可樂代之。但是,事實證明溫開水對健康是相當有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