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0的文章

慢性疾病只能選擇控制嗎

  「五臟之傷,窮必及腎」是中醫在治療疾病時的最高指導!   報載,一名 61 歲的羅先生,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即使一餐需服用 19 顆藥物 ,但血壓仍然一度曾飆到 180 之難以穩定控制的地步。後透過調控腎臟交感神經活性的高血壓導管治療( RDN ),血壓才逐漸下降至 120 ,目前 一餐也僅需服用 5 顆藥物 ,幫助高血壓病患 穩定「控制」血壓 。   然而,在 Bhatt DL 等人於 2014 年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402670 ) 所發表之論文中指出,腎動脈交感神經燒灼阻斷術 (Renal artery sympathetic nerve denervation, RDN) 對於頑固性高血壓 (Resistant hypertension) 患者的幫助不大。換言之,上述新聞是否僅係國內之成功個案仍有待進行大規範的本土研究證實的必要。   不知看倌在看到此一新聞時,心中對於即使是作了 RDN ,但卻仍然需要藥物才能作到「控制」二字的感覺如何?   事實上,不論是血壓也好,血糖也罷,西醫迄今就只是能作到「控制」而已!只是,最令人不能了解是為什麼所有的患者就只是認為這樣的「控制」作為就是唯一的選擇,更扯的是會有人認為這樣就是「治癒」?!   過去就運用中醫的理論將空腹血糖 526 mg/dl 的親人,在完全禁止服用西醫所開立之控制血糖藥的情況下,成功地在短短的一週內逆轉血糖。即使是三年後的今天,血糖值就是在西醫訂定的正常值內。   回顧這一個醫案,完完全全在未服用控制血糖藥的作為應該就是成功的關鍵!   很多人都認為西醫有數據,所以就是科學!但是,這樣的想法基本上就是不了解什麼是「科學」的定義及量化研究的準則。   不騙你(妳),中醫之所以被認為是不科學的原因其實是那些大部分進行驗證中醫療效的量化研究者中,研究的設計根本就是錯誤。因為,所有的研究設計不是聚焦在中醫獨有的「證」,而是去遵循西醫學所定義的「病」!   偏偏,目前即使是那些自諭受過現代中醫教育的中醫師仍然是依循上述錯誤的研究設計!更讓人無法接受的事實是,整個中醫教育過程中,西醫學的學分數居然多於中

成功的中醫治療關鍵

  最近由於中醫師的錯誤造成大眾對中醫的懷疑!   但是,幾千年來的歷史證明,沒有中醫,就不會有中華民族延續的事實。   成功的中醫治療必須包括: 1. 正確的診斷, 2. 符合診斷結論的處方, 3. 可行的劑量及 4. 確實服用藥方等關鍵。   當一個中醫師在作出診斷之前,必須蒐集包括屬於客觀資訊之患者主訴的病史及生活習慣與醫者遵循醫理及經驗的主觀資訊。   處方要對症,藥理就要能掌握。然而,有的中醫師卻因為無法依據主觀及客觀的資訊辨識「關鍵症狀」去作出診斷,想當然耳也就會出現開立二個複方以上之亂槍打鳥式的處方。換句話說,開立二個有「湯、散、丸」以上複方的中醫師基本上透露出所學不足!   特別小心這一類的中醫師,畢竟,中醫視身體為一小宇宙,在治療「證候」的同時,鮮少直接針對「症狀」作處理。   劑量是最重要的部分。因為,藥材的採收季節及有無依據古法的炮製過程均會影響有效成分的比例,最終造成劑量成為成功的關鍵。   整體上,補血的藥大都含有鐵質。所以,補血的藥就必須在飯後服用,才不會引起副作用,進而影響療效。   事實上,一個生命的維持就中醫的角度而言不外乎就是陰、陽、氣、血等四大面向!因此,陰陽要不失衡,那麼氣與血就一定要照顧好。   令人擔心的事實卻是,大多數的人總是與上天抗衡。每天非得 11 點以後才躺平,平時燒烤油炸來者不拒,冰冷食物更是分秒不離。   一旦睡眠出現障礙,那麼,身體的敗壞就指日可待!   讓人覺得惋惜的是大多數的貪圖症狀的控制的速度,最終導致更重的後果!   疾病絕對不是一時一刻就會發生,相反地,它代表著你(妳)已經不愛自己很久了!

切莫一失足造成健康的千古恨

  自從 1986 年麥當勞引進台灣後,大部分的人也就失去了警覺心!因為,過量的動物性蛋白質會導致腎臟病。   在美國哈佛醫學院的公開資訊中( 5 steps for preventing kidney stones , https://www.health.harvard.edu/blog/5-steps-for-preventing-kidney-stones-201310046721 ),降低紅肉、蛋及海鮮的攝取有助避免腎臟病的發生。   黃帝內經之素問卷的靈蘭秘典篇論及「腎者,作強之官」。這句話提示我們,腎臟是很耐操的器官。   然而,世人卻不可因而違反了大自然的律令。我們這麼說,現今的時代處處可見晚上非超過 11 點才要上床睡覺的壞習慣;殊不知,這樣的行為是會導致體內的血氧飽和度過低,而讓體內組織處於慢性發炎的同時,給了細胞癌變的機會。   試想,當體內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此時再加上過量的動物性蛋白質,健康不出問題不就是奇蹟嗎?   可惜,更多的人卻早已陷於危機而不自知!每天早餐不是蛋餅加肉排,就是肉排蛋饅頭。   景岳全書就告誡世人,「五臟之傷,窮必及腎」。這一句話明白地警示我們,那些會走到洗腎地步的人絕非偶然!

養生保健切勿顧此失彼

全榖物是目前為大眾所普遍認為之健康飲食之一。   世上事物均為一體二面;亦即,有好處必有缺點。在一篇系統性回顧有關心血管的全榖物飲食( Whole grain cereal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 https://www.cochrane.org/CD005051/VASC_whole-grain-cereals-cardiovascular-disease )之論文中特別提醒,至目前為止尚無有足夠證據可以支持全榖物飲食有益於降低心血管疾病、膽固醇或者是血壓( There is insufficient evidence from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to date to recommend consumption of whole grain diets to reduce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r lower blood cholesterol, or blood pressure. )。   原因何在?因為該研究發現,在所回顧的論文中所有的研究樣本母體數過低。   量化的研究本來就具有侷限性,只可惜國內大多數的人在不了解量化研究設計及多方查證的情況下,卻常常儼然以專家自居,隨隨便便就引用研究結論! 黃帝內經的素問卷中之經脈別論篇提到,當一個人吃喝的東西「入於胃」後,則「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如此,各個臟腑才能有能量工作。   目前,一般推銷榖類的訊息都強調榖類屬於高纖維,有助於消化。關於這一點當然是事實。但是,對於脾胃功能不佳的人而言,纖維愈高意味著愈容易導致胃出血及便秘。   在以不同人種為樣本母體所得到的研究結論必然會有不同!然而,很多人卻根本不知道這一個事實外,卻又常常喜愛國外那些將高加索人種為樣本母體所作的研究結論原封不動地直接套用在我們這些屬於蒙古人種的身上,適當嗎?   俗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告誡世人,一定的環境造就一定的人才。不同地域上的人,由於環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氣候不同、思想觀念不同、人文歷史不同、為人處事不同,文化性格特徵也隨之不同。是故,養生保健就要順乎自然!   素問卷的四氣調神大論篇也提醒世人,「是故聖人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