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1的文章

利用陽光保護眼睛

  在黃帝內經的陰陽應象大論篇提醒世人「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是故,「治病必求於本」。   什麼是「本」?也就是素問卷生氣通天論中所講述之「藏精而起極也」的「陰」與「衛外而為固也」的「陽」。所以,陽氣是人體一切能量的來源,同時也是一切臟腑機能活動的輔助,藉以達到守護功能以及顧精。   3C 看太多的最大受害者無地就是眼睛!   美國眼科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建議,陽光有助於促進睡眠 ( https://www.aao.org/eye-health/tips-prevention/sun ) 以及預防兒童罹患近視 ( https://www.aao.org/eye-health/tips-prevention/children-vision-development ) 。   2017 年三位美國科學家 Michael Rosbash 、 Michael Young 、 Jeffrey Hall 所發現之「晝夜節律 (circadian rhythm) 」獲得諾貝爾生醫獎,令人讚嘆的是這一個生理時鐘機轉根本就是本專欄過去所討論的中醫理論 - 「子午流氣」,從而證明中醫理論的存在價值絕對大勝那些只相信人類智慧所發展出來的現代醫學 (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17/press-release/ )。   對於有眼睛疾病的人而言,為什麼不從自然無害的方式來解決?每天早上 7 ~ 9 時,閉上眼睛並且面對太陽 5 分鐘一週,相信你(妳)就會對於博大精深的中醫讚不絕口!

小心飲食治療糖尿病

大部分的人都是西醫所謂之第二型的糖尿病,也就是因為後天所產生之各種原因的影響而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 但是,令人擔心不已的現況卻是大多數的人以服藥控制血糖而滿足。殊不知,控制血糖基本上就是效果不大,且在某一程度是慢性自殺的行為而不自知。   所謂現代醫學的西醫理論指出,當酒或脂肪進入體內無法有效地被吸收及代謝之際,那麼它們就會轉變為血中的葡萄糖,也就是「血糖」。   廿幾年前迄今,仍然有很多人相信如果在睡前喝一下代表社經地位的紅酒有益於助眠。可是,這一個行為就跟在睡前喝飲料後不去運動會有造成血糖增高的道理一樣。   個人的臨床醫案證明,凡是控制血糖首重飲食修正。再來,過去個人所處理過的許多的醫案顯示,想要控制血糖只要餐後有散步十分鐘(不要多,也不要少),再加上晚上 10 : 55 前躺平,還有按摩腹部數分鐘,五天之後就可以將血糖調降 30 ~ 40 。   從小到大,個人沒有看過有人在服用控制血糖藥後能夠讓胰島素重新恢復!   如果只想控制血糖,上述方法可以考慮喔!

避免過勞怡養生命

  人活在世上不在於生命的長短,最重要的是要有生命品質!   說實在的,雖然內政部的統計顯示國人的平均夀命達 80.9 歲,但是,這個數字包含了植物人、失智等等談不上生命品質的國民。   沒有了生命品質,那麼生命就宛如是一攤水的倒影,看似真,實是假!   中醫最重視脾胃!君不見,許多在安養中心的被安養人雖然每天三餐灌食安 X 、補○素,但是,呈現的仍然是皮包骨。   簡單地講,如果嘴巴沒有咀嚼,那麼就不可能會長肉!   偏偏,負責消化所吃下去東西的胃也好,以及具有運化功能的脾也罷,在現代人的飲食習慣下變成了最容易受傷的臟腑。   在濟生方一書中的論五勞六極篇中提示世人,「蓋勞力謀慮成肝勞,應乎筋極;曲運神機成心勞,應乎脈極;意外過思成脾勞,應乎肉極;預事而憂成肺勞,應乎氣極;科持志節成腎勞,應乎骨極」。也就是,過度思考會傷害到脾臟。   脾臟受傷,那麼黃帝內經之陰陽應象大論篇中所示之「谷氣通於脾,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九竅者,五臟主之。五臟皆得胃氣, 乃能通利」之境界就不再存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有內經之通評虛實論篇所述之「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胃氣一虛,耳目口鼻 ,俱為之病」的狀況出現。   如何避免脾胃受傷?首先就是禁止冰冷食物。許多人相信,包括一些西醫也認為美國婦女生產生後就在吃冰淇淋來反駁中醫冰冷食物說法是不科學的。但是,在美期間卻最常看到婦女腰背疼痛及大比例子宮肌瘤的情況。   每晚 10 : 55 前躺平!黃帝內經在素問卷的評熱論篇提醒世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愈晚就寢,正氣就會虛損。一旦正氣受損,那麼無可避免地就是人家受到流感侵襲,正氣虛損的人也就難逃一劫。

重新與大地接合以保健康

  自八國聯軍進入到中國之後,大多的國人就已經醉心於來自西方所謂「數字會說話」的醫學,逐漸地摒棄中醫,甚至於看不起中醫!   事實證明,薑還是老辣!近年來西醫所提出的一些如腸 - 腦軸理論、精準醫學等等證實,西醫已經向中醫靠攏。   幾千年來,中醫的博大精深理論認為人體這一個小宇宙隨時都在與地球這一個大宇宙相互作用。   土地養育著萬物,也提供一切與大自然結合的契機。   是故,在中醫五行理論中被歸類為「土」的脾臟與胃也就相對地重要。在一篇針對接地的量化研究(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378297/ )證實,赤腳踩地( g rounding/earthing )有助於免疫力的提升。其結論連帶地也證實中醫之強調「土居中位」重要性的觀念是正確的。   不幸地,西醫在治療疾病中,一直提供給病患諸如補 x 素、安素之類含有奶成分的流體物質,導致病患的腸胃莫不發生漲氣、皮包骨等令人心痛的現象。   事實上,西醫的理論也認為消化的過程在咀嚼中就啟動。簡單地說,只要有咀嚼能力及動作的病患大都能夠具有較快速的恢復狀況!   當然,「土」的概念不僅止於未接觸或不屑中醫之類所了解的「脾」這一個臟器而已。事實上,「土」除了脾臟之外,亦包括了上述論文所涉及之免疫系統。   個人臨床發現,所有的健康問題只要照顧好「土」,那麼,問題就解決了六成!   不相信?那就請親身經驗一下。連績吃四神湯十天,然後你(妳)就會發現上天是憐愛你(妳)的喔!

慎用薑

薑在華人的社會裡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不論是烹調食物或者被運用在醫療上也多有顯著的功效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在中醫相關之如 別錄 、 本草拾遣 、及 本草綱目 等書籍中記載薑可以治療「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汁解毒藥,…破血調中,去冷陳痰,開胃」等功效。就藥性而言,辛溫,歸肺、脾、胃二經。   目前臨床上大都藉其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散寒的功效而用於風寒感冒。此外,由於具有溫胃散寒,和中降逆,止嘔功效,故被稱為「嘔家聖藥」,專治畏寒嘔吐者。   在如 The effect of feeding fenugreek and ginger on bile composition in the albino ra 等多項量化的研究指出,薑有助於分泌膽汁。然而,對於有膽結石或膽砂的人而言,雖然沒有足夠的實證研究證實薑可以促進膽囊的活動,但合理的情況是減少攝取,畢竟,肝臟分泌膽汁的同時必然影響膽囊的收縮。   本草綱目一書中提到「食薑久,積熱患目。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發甚速。癰瘡人多食則生惡肉。」,因此,服用一段時間之後會造成眼睛的損害。   但是,由於辛熱燥烈本性,所以體質偏向陰虛有熱亦即有津液不足現象、眼睛乾澀、常發青春痘、喉嚨乾或不舒服,以及薑有可能會影響到胎兒的性荷爾蒙,所以孕婦等應該減少用量或避免食用,以免造成狀況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