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曲同工

唐朝詩人韓愈在進學解中談到「子雲相如,同工異曲」。其意係指曲調雖有不同,但是演奏的精彩則是相同;亦即,形式及方法雖然有所不同,但是所呈現出來的效果則是相同。

「異病同治」及「同病異治」這二個觀念在中醫診療理論中有著一定程度的重要性。甚至於可以說是「殊途同歸」,運用止於一念之間。

從「大同」及「小異」的角度來論斷中醫與西醫的基本差異時,西醫的理論裡著重於「小異」,而中醫則在求不同疾病之間所存在的「大同」。一百多年來,西醫一直著重於微生物的分類,細胞的組織特性,因而在這些基礎上發展出抗生素和治療癌症的標靶藥物。但是中醫則在探求不同疾病間的共通性,以求能夠用經濟及有效的方式來治療一個臟所產生的病灶或是牽涉到臟腑之間的疾病。以感冒這一個常見的疾病而言,西醫必然是先確定是細菌或是病毒所引起的,再投以抗生素或是抗組織胺來緩解症狀。從中醫的角度而論,感冒這一個問題就是由屬於外邪的風所引起的。但是,當風邪侵入到人體後,除了會影響到肺之外,也會波及到胃、腎、心及膀胱。然而,此時如果辨證正確及遣藥對症,採取舒解表證的方法得宜,再加上病患體能狀況不會太差的話,個人的經驗中是可以幫助病患在一夜之間達到減緩90%的目標;至於醫生最害怕的咳嗽,甚至於是已經咳了一個月的亞急性咳嗽,也多次驗證可以在二次的診療獲得90%的改善。所依據的也就是「異病同治」及「同病異治」的觀念。

講得更具體一點,當一個人感冒之後,身體必定會出現如發燒、食慾不佳、肢體酸痛、大便及小便異常等症狀。此時,一個有經驗的中醫師即會依據症狀之輕重來決定是提脾陽、升胃氣為主,祛風衛表為次,或者是祛風邪為先,再來升補胃氣。換句話說,中醫的理論並不全然是如西醫在治療過程一樣僅著重於一個臟腑而已。

二千多年以來,中醫一直將一個人體視為是一個相對於地球這一個大宇宙的小宇宙時,一切的作為都是必須去考慮到來自於外界可能的干擾因素。因此,不管來自外界的病邪有多少,或者是七情所導致之程度,人體就是人體,只要正確地掌握住人體對疾病的反應,「大同」解決了,疾病也就不在了。


俗話說,萬變不離其宗,中醫就是以宏觀(macro)的角度來看一個疾病,進行診斷與治療。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擒賊先擒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穴位按摩解決足底筋膜炎

查覺體內濕氣重要關鍵訊號

顧好脾胃才有保健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