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毒字正解

近廿年來,網路上歷久不衰的名詞非「毒」字莫屬。

不可否認地,自從PM 2.5在報章媒體上出現了可能與癌症有相當關聯的報導之後,「毒」字更是獲得比以往更大程度的注意。

事實上,在衛福部每年所公布之國人癌症統計排名上可以得知,大部分的國人一旦被確診為癌症之後,一直以來對於徧方的信賴度可以說是隨著病情的嚴重度而成正向關係。其中,最常見到的說詞就是某青草或某一保健食品或者是偏方能夠達到「排『毒』」的目的,以清除體內的「毒」素,讓身體恢復上天的預設值,重獲健康!

如果願意,請你(妳)馬上進行非正式的民調,了解一下周遭的親朋好友對於這個字的了解及掌握。相信結果是會讓你(妳)大吃一驚!因為,這一個「毒」字的定義對於普羅大眾而言,根本就沒有達成共識,只不過是各行各業的人對於自己所從事之工作範圍內所進行的自我有利式的闡釋罷了。

憑良心說,「毒」字的定義可以是多面向的。在中藥學方面而論,「毒」是一個名詞,泛指藥物。這一個定義在中醫與西醫領域上可以說是有相當程度上的共通之處,也就是人們常聽到的「藥即是『毒』」之意。因此在內經的素問卷中的異法方宜論中就有論及「其病生於內,其治宜毒藥」及在臟氣法時論中所討論之「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看法。換句話說,王冰所主張的「然辟邪安正,惟毒乃能,以其能然,故通謂之毒藥」看法即是將藥視為是「攻『毒』」之良物,為免正氣過於受伐的狀況下,即需藉助穀類、水果、蔬菜等予以補助。

依據王冰所謂之「藥,謂金玉土石草木菜果蟲魚鳥獸之類,皆可以祛邪養正者也」觀之,那麼「毒」的含義有三個具體方向可以著手。一、藥物的偏性。如乾薑偏熱,黃芩偏寒,升麻提氣,蘇子降氣。即用藥物之偏性,調整陰陽偏盛。中藥的藥性係古人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而獲得。藥性,亦被稱之為偏性。一味藥材的偏性可以糾正疾病所表現出來的陰陽、寒熱、氣血等盛衰的偏性,即用「以偏糾偏」的理論來解釋藥物的治療作用。陰陽學說於疾病治療,不僅用來確立治療原則,也用來指導臨床用藥,以配合臟腑、八綱、衛氣營血及三焦等辨證方式的確立,以達到整體氣、血、臟腑協調平衡。

中藥材是具有副作用。例如常山治療瘧疾,但卻有嘔吐的副作用。自古以來,砒霜雖然一直是有名的毒藥。但近年來的醫學研究證實臨床上,砒霜曾長期被用作於治療結核、梅毒,且效果明確。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砒霜所含三氧化二砷是良好的抗癌劑,可用於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等多種惡性腫瘤的治療,臨床上常出現令人滿意的效果,也就是說,不僅可以在妥適的處理後避免毒副作用的產生,且可以治癒一些疑難雜症。中藥材的藥性需依個人體質做些微調整,並非同種藥材皆適用每個人。當在未經明確的辨證下使用,藥材的副作用難免就會對人體產生了不可逆的影響。其實這個道理也不難理解,畢竟,適合別人的藥材並不一定就適合你的體質及現況。

再就藥物的毒性而言,有些藥物如水銀、巴豆等就含有大毒,服用過量則導致中毒;另外,苦杏仁、附子及天南星等就就是被歸為具有小毒的藥材。


誠如上文所述,是藥或毒取決於正確的辨證!能救一命或害人一命端賴的就是必須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以及診斷。請千萬記得,在看了本文之後,請務必不要再一昧地相信偏方或人云亦云的草藥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穴位按摩解決足底筋膜炎

查覺體內濕氣重要關鍵訊號

顧好脾胃才有保健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