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還是保「賤」



從小看到大的一個很難令人信服的現象就是國內很多人普遍相信維他命可以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想法。

不可諱言地,食補、保健食品的廣告充斥在日常生活中,對重視吃補的台灣人而言,那些保健食品所推銷的賣點不外乎就是可以達到諸如「補充營養」、「消除疲勞」、「強化骨骼」、「保護視力」等目的。據統計,台灣有逾1/4的人會每天吃保健食品,其中維他命、鈣片、葉黃素分別占了食用種類的前3名。雖然很多人覺得保健食品是萬靈丹,吃了就能改善身體問題,但往往因此忽略原本疾病與藥品之間所可能發生的交互作用,或服用過量導致的副作用。

另外,保健食品雖標示為食品,但多數仍介於食品與藥品之間。當攝取過量濃縮成分,若人體沒用到,營養素將累積在內臟、無法代謝,久了也會產生毒素,對負責代謝的肝臟、腎臟很不好。

黃帝內經在素問的湯液醪醴論篇中提到「為五穀湯液及醪醴」「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提醒世人五穀因內藏人體所需之精氣,所以有益於健康。一旦當人出現了神氣異常情況之際,就不得不因「當今之世」之「神不使」,而必須「必齊毒藥攻其中,鑱石針艾治其外」,亦即運用藥物治療的境界。

以深得國人信賴的維他命C為例,在一項研究中提出「雖然在世界大部分地區以壞血病為特徵的典型維生素C缺乏症並不常見,但有些研究顯示,即使在正常範圍內,血漿內維生素C的濃度與心臟疾病風險也有所不同(Although classical vitamin C deficiency, marked by scurvy, is rare in most parts of the world, some research has shown variable heart disease risks depending on plasma vitamin C concentration, even within the normal range.)取自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000725/Vitamin C and Heart Health: A Review Based on Findings from Epidemiologic Studies.」的看法提醒我們,即使是在正常的攝取量範圍內,但仍有引發心臟疾病的潛在風險存在。

我們必須提醒,那些採取自殺式,毫無禁忌地食用的行為會導致什麼樣嚴重的後果有人知道嗎?換句話說,令人不解的情況是大部分的國人為什麼不在攝取維他命之前先去檢驗一下體內到底缺乏那一類的維他命後再食用?相反地,一窩蜂無理性地相信那些各種社群媒體或報章的廣告及訊息。

這類無理性的行為,可不可憐?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穴位按摩解決足底筋膜炎

查覺體內濕氣重要關鍵訊號

顧好脾胃才有保健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