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情養生


黃帝在內經移精變氣論中問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藥治其內,針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這一段經文中的「移精變氣」所指的就是情緒的穩定狀態與疾病的關係。

在這一段經文裡,「祝由」的出現或許也會讓某些人回憶起小時候如果被惡邪沖煞到,父母就會帶去給道士收驚。祝由也就是古時候的巫醫,藉著符咒的使用讓人重新啟動自律神經之間的平衡,達到內分泌再現的情況,以讓心理及生理處於平衡。紅頭的道士在手搖鈴鐺的同時,就是藉著「宮、商、角、徵、羽」等不同的音頻來刺激體內的神經。國外的臨床實驗證實,音樂的功能除了可以消除心中的煩惱,還可以被用來誘導睡眠。

事實上,音樂療法的運用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中醫的理論很早就了解到人體本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五臟六腑與自然世界存在著某種客觀的對應關係。因此,內經的靈樞卷中邪客篇裡就特別提出了「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的看法外,更進一步在素問卷之陰陽應象大論加以說明「肝主目,在音為角;心主舌,在音為徵;脾主口,在音為宮;肺主鼻,在音為商;腎主耳,在音為羽」。

相對於傳統的中醫理論,在現代的神經治療理論中,有一派即主張以不同旋律及音頻來達到治療目標;而這一種模式也就是目前英國大學裡的普遍開設之音樂治療課程,頗受一般人的認同。

西醫相關研究也證實音樂與健康的關係不容忽視,尤其是對於癌症的預防有值得進一步了解的必要。以乳癌為例,中醫的理論認為足陽明經通過乳房,而足厥陰經在乳房之旁,五行的相克關係說明,當一個人長期的情緒不穩定,甚至於是低落時,鬱結的肝氣是會侵犯到主消化的脾胃,亦即肝木克脾土的現象。理所當然地,日子一久,到達了臨界值,無疑地也就導致痰飲油然而生,煉膠生熱而積聚不化了。


那麼如何怡情養生?不用多加說明,我們必須謹記人體與自然的律動交融,做到「往古人居禽獸之間,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內無眷暮之累,外無伸官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藥不能治其內,針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穴位按摩解決足底筋膜炎

查覺體內濕氣重要關鍵訊號

顧好脾胃才有保健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