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類固醇使用的警覺

 ​我們常常聽到某家診所所開立的感冒藥物很強,吃了之後再去吃別家的藥物就會變得沒有效果等等之類的話;事實上,那就是使用類固醇了。 

以感冒時所引發之鼻塞問題為例,有些病人基本上使用抗組織胺就可以處理,但是時間上會稍微長一點。在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影響下,醫生就會開立類固醇(Glucocorticoid),以節省時間,並藉以建立口碑。 

然而,類固醇(Glucocorticoid)的使用不僅僅會有引起「月亮臉」或是「水牛肩」的風險,更有提高罹患糖尿病(Diabetes)、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抑制鈣質吸收及增加罹患胃潰瘍或胃炎的風險外,最重要的就是會誘發癌症,尤其是肺癌及肝癌(https://aacrjournals.org/cancerpreventionresearch/article/13/12/1017/47287/Long-Term-Glucocorticoid-Use-and-Cancer-Risk-A)。 

在這一篇針對韓國人所作的研究可以讓我們了解,既然衛福部一直在推展肝病是國病的觀念,且肝癌則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的同時,對於類固醇的警覺性難道不需要提高嗎? 

扣除本專欄上次所討論之PM 2.5與癌症之關聯性外(防不勝防的致癌空污PM 2.5),顯然另一個讓大眾受害的就可能是類固醇的使用了! 

疾病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如何在無法避免PM 2.5傷害的情況讓自己的身體保持在最佳的狀態,最好的方法就是「本於陰陽」。每晚10:55躺平,並按摩太沖、曲池等穴,嚴禁包含常溫水等冷水及燒烤炸物。 

儀器的精密度會影響到結果!偏偏,沒有一個醫生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所使用的儀器到底能不能精確地示你的身體狀況。然而,大多數的人都已經習慣「數據」,但卻重不思考過檢查所得到的「數據」到底是否能夠代表真正的身體狀況下,難怪常常就可以看到貴婦召開記者招待會控訴某家醫院在半年前對家人所做的各科健檢結果完全正常情況,半年後卻告知已經癌末。 

切記,腫瘤學的教科書上所寫的絕對不是這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穴位按摩解決足底筋膜炎

查覺體內濕氣重要關鍵訊號

顧好脾胃才有保健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