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資訊何去何從

太多人已經習於量化的資訊,尤其是醫藥的資訊。然而,任何的一篇量化研究必然是片斷、局部的,絕對無法完完全全地呈現人體的實際狀況。因為,每一個人的基因不同,也埋下了機率的存在。 

此外,加上國人習於相信權威,且對於英文的醫藥資訊無法完全了解的狀況下,使得專業人士有了可乘之機。 

昔日活躍於影視圈的周姓名模,為了求子,在19年內做了14次試管嬰兒,然而不但沒有成功,還因此罹患乳癌;在此同時,李姓女藝人雖然歷經9次試管嬰兒手術後仍無法懷孕,且罹患乳癌,甚至於自殺身亡。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2022年發布之乳癌防治新聞稿顯示,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令人難過的是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早(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14&pid=1124)。 

黃體素(progestin)其實就是安胎藥或安胎針,期使子宮內膜成熟,讓胚胎更容易著床,對於早期懷孕有止血安胎的效果。在施行人工試管嬰兒治療過程中需搭配雌激素(estrogen)以增厚子宮內膜,增加胚胎著床的機率。 然而值得注意的一件事就是在2008年有一篇研究黃體素與乳癌關係的論文(Progesterone and breast cancer)指出,同時接受黃體素與雌激素治療的婦女除有較高罹患乳癌的風險外,且乳癌惡性程度亦會增大。最重要也值得注意的事實是2002年這一個研究發表後,雌激素處方大幅地減少的同時,罹患乳癌的件數也大大地降低。此一現象似與2003年一篇荷爾蒙補充療與乳癌關係研究之結論發現此一荷爾蒙補充療法與乳癌死亡率及風險有正向關係(Breast cancer and hormone-replacement therapy in the Million Women Study)。  

以上所述的二位女藝人罹患乳癌的共通之處在於接受過人工試管手術!在醫學上,人的體質不盡相同的情況下,罹患乳癌機率當然也就有所不同。但是,2021年的研究顯示,接受3個輪次以上治療的女性就存在罹患乳癌的風險(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214614/)。 

不同年代的研究由於技術的問題就會出現不同的結論;但是,我們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接受過人工試管手術且有乳癌的親友中找出共通性! 

良心地建議,對於中文的醫藥資訊必須拉高警覺,以免賠上寶貴的健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穴位按摩解決足底筋膜炎

查覺體內濕氣重要關鍵訊號

顧好脾胃才有保健本錢